到底該不該學工業設計

前幾天看到這篇文章  出自於台灣一個工業設計師的心聲  老實說  有點偏激  但是又不無道理 他的保守估計剛畢業年輕設計學子們  能真正走進工設的行業   做跟設計有關的事情 只佔⅓   我看到這個數字心裡想著成功率怎麼這麼高   回想我剛畢業的時候  一學年就這麼一班學生  約25 人  據我所知當上工業設計師的約四人吧  許多轉入Project manager, 介面設計(介面設計比工設更熱門 好找工作薪水又高)做櫥窗設計  少數幾個做餐廳服務生  這樣看來  是不是那些人一開始就不應該選擇工業設計這條路? 我倒覺得樂觀  在舊金山  好的PM (project manager) 賺得比設計師更多  也許工業設計的路走得不順  但有此背景的人要轉換成管理產品流程人才是非常有優勢的   介面設計也是  工作好找  轉型也容易  去設計店面負責產品採買也不失體面  或留在學校教書好了  教怎麼畫畫  要是對於生產流程特別感興趣  也可以教 產品生產  (美國要在大學教書並不是非要有碩士  博士學位  有本事就好了)   我想  美國人的想法 多數為  在我死之前  我誠實的面對了自己的熱情  我嘗試過了  我對得起自己  而非  找不到工作機會好大  我就放棄算了  我也想以前輩的身份說  有時候  要成功需要熱情跟才華  想開心  只能做自己    一個人設計之路的坎坷  不代表不會因緣際會的開創出一個更好的路   比如很多羅德島出來的工設人才  並非真的做了工業設計師  而是充分發揮在學校裡所學的觀察  創意態度  開了自己的公司  (Brian Chesky, Joe Gebbia from airbnb, and David Hanson)  為什麼必須真的當一個工業設計師賺了大錢了才算是真正的成功?   一個人走過的路  學到的東西  一定都會對自己的生命有所幫助  就不要為了工業設計師的頭銜鑽牛角尖了

 

另外  一定有人現在又要碎碎唸  你在美國工作  又不懂台灣設計圈的辛苦    這樣說的話  還配做設計師嗎?  設計師必備的條件就是要有世界觀   旅行是設計師最好的進修方式   要是負擔不起  或覺得英文不好  裹足不前  只給自己找借口  或嫌已經成功的人沒資格批判   當你覺得全世界都在跟你作對  不能成功不是因為自己不努力  而是因為沒有先天條件  那就永遠都沒辦法走出自己畫的圈 在這幾年裡  認識了很多值得我尊敬的朋友  他們有些從中國來  韓國 日本 法國  很多人都是從一開始說著沒人聽得懂的英文  到現在成為了出色的設計師  其他國家我沒有相關資訊  但是美國對於人才  是非常懂得重用的  只要你有這個才華  很多國外設計公司可以幫你辦簽證  甚至辦綠卡  不要說語言是問題  不要說身份是問題  更不要說錢是問題  大公司是會幫你付搬家費  機票錢的  我身邊好多個從日本  韓國來的設計師  在國內已經小有名聲了  但是到了美國  放下身段  從實習做起  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以後  現在都是正職設計師了 他們有些跌跌撞撞歷經磨練  面對沒有地方住  身份成問題  一年多的失業  我在他們身上看到堅持  看到不放棄  但是每一個人  都變得好出色  很獨立  在台灣我不知道一畢業就找到正職的人有多少  但是在這裡  好多優秀的人才都有3-5個實習經驗  他們不嫌錢少  只求把自己融入大環境中  (我也曾經做過完全沒薪水的實習生 上課的同時打了三個工 每天下課還要去做實習)  一般舊金山的設計公司實習每個月月薪為 台幣七萬塊起跳  大公司則為十萬以上  環境不轉  人可以轉  記得當我有了可以聘請實習的能力之時  第一件事即為聯絡台灣各大藝術大學  告知實習機會  每個月有薪水  也會負責簽證  但是得到的回覆寥寥無幾  有一兩個學生寄來作品  我提供了改進的意見  就完全沒下文了  我希望有一天  我看到的是信箱裡塞滿了野心勃勃台灣學生的作品  而不只是清一色的韓國日本及法國設計學生的郵件  在這裡看到大家這樣子的執著  希望台灣對設計充滿熱情的人才 不要輕易放棄